生产性服务业:新一轮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作者:殷莉           发布日期:2010-06-20 10:28:31          阅读数:589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特别是国际大都市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亮点。近年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超过60%,其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消费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运输、信息、商务服务发展最快。1980-2004全球服务贸易规模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1000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增长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美国仅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就占GDP的40%,而我国则是17-18%。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一定发展,逐步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重点发展的主导型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陕西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二产带动向一、二、三产协同带动发展时,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消费服务,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它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一般包括:企业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产品设计、工程技术服务、工业装备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广告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门类。
   第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中最为重要的是围绕核心企业、服务上下游起着关键连结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品生产或其他服务的市场化的中间投入,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可以帮助制造业增强作业连续性,提高生产率,降低可变成本,促进规模化生产,从而提高核心企业竞争力。
   第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而且随着技术、信息、知识、人力资本等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投入,将更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步伐,不断提高我国传统工业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位置,从而提升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
   第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节能减排的形势相当严峻。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够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特点,能够改变过去经济增长单纯靠增加物质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这使得在目前这一时期,与制造业相对应的高质量的物流与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生产性的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它将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使许多重要的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升级大大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而与制造业相关的研发、设计、金融、信息、培训、物流、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专业性的生产性服务则大量需要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支撑,他们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二、陕西省近几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陕西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三次全体会议报告中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和优化工业结构作为重点,继续调整一、二、三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各类生产性服务业。
   第一,总体规模不断壮大,但还没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产业
   2006年,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724.07亿元,比2005年提高100.86亿元,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规模有所扩张,但整体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06年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各项构成当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均呈现稳健增长,完成的增加值总量和占GDP的比重相对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都比较大,贡献率分别比2005年提高0.06和2.21个百分点。我省金融业和房地产也保持较快增长,贡献率较2005年分别提高0.82和0.11个百分点(在此不谈房地产业)。
表1:2006年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表(单位:亿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增加值        281.54             114.67       117.34           210.52   
增速          8.8%               12.5%        7.5%             20.8%   
贡献率        4.41%              2.51%        1.64%            7.69%   
占GDP比重     6.22%              2.53%        2.59%            4.65% 

   但由于我省工业发展不够强大,集约,造成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GDP和就业的贡献还比较小。还需要继续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将关中地区建设为全国四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加快发展制造业。其次由于相当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入门槛比较高,限制了资本和人力资源向生产性服务业的转移。最后特别是保险、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发展较弱,没有形成优势产业。
    第二,我省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的力度比较大,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调整
    2005年,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完成投资额667.1亿元,西部第四位,全国第十八位。生产性服务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5.44%,西部第六位,全国第十五位。其中我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在全国排名处于中上游,说明我省在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还需要继续改善,增加投入。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构成有待优化。2005年陕西工业增加值在全国排名第十八位,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列第十三位。这说明我省工业化发展相对粗放,普遍缺乏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综合技术服务的企业,而且业务规模小,市场规范化程度弱,相关制度和体制不完善,缺少高素质资本、管理和技术,难以形成更有效率的生产性服务业。
表2:2005年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投资额及全国位次表(单位:亿元)
 
                           投资额      位次          比重              位次   
房地产                      329.7       20          17.52%            2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41.3       16          12.82%             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7.7       15           2.54%             1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1.9        4            1.7%              1   
金融                         5.3        5           0.28%              5   
租赁                        11.1        17          0.59%             14 
    第三,不同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势不同,有待进一步规划,扬长避短
    我省十市一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关中是我省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省会西安市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比较集中,金融保险机构、科技工程设计咨询机构相对密集,近两年,关中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基本保持在43%左右。当前和今后应在关中地区加快发展展销会议、法律咨询、担保融资、信托基金、典当租赁、项目评估等中介类生产性服务业。陕南的旅游、生物和水等资源优势和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的优势决定了,应积极构筑陕南中药材及绿色农产品两大物流中心;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工业品批发、消费品零售等物流体系;同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便利店、专卖店、代理配送、特许经营等新兴业态,提高分销业技术含量,并向中小城市和农村拓展。扶持和发展一批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的大型商业连锁企业集团。 陕北的能源化工工业优势产业决定了发展与能源化工工业相关的科研、设计、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企业更加便利。
    第四,我省对外开放有待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陕西生产性服务业在产权改造和吸引外国资金方面的水平还不够高。2006年我省在除了金融业以外的几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数为65个,占项目总数的25.49%;项目数比2005年少6个,比重低2.2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陕西生产性服务业未能很好地对外放开。陕西省目前只有东亚、汇丰两家外资银行分行,主要从事外汇存款和放款等业务,制约我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陕西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一)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缓慢,主要是由于在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不清;行业垄断问题还比较严重;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以及服务行业标准不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等改革滞后的原因,为此: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消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歧视,改变其管理上存在的乱收费或收费过多的不合理状况,优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如在税收上,要合理提高企业所得税工资扣税标准,并可以采用增值税的计税方式来改革营业税,至少要给生产性服务业相当于第二产业的税收优惠。
   第二,需要加快制定相应的条例、准则等,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扫清制度性障碍。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经验:诸如通过制定制定一系列法规 逐步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运输费率下降、服务水平提高。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或专业资格认证程序,从制度上来保证商务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运作的规范化进程以及契约签订的严谨程度等等,其中确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需要进一步放松和取消对生产性服务业中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充分发挥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市场壁垒,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允许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对部分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非公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规范化的进程。
    (二)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确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第一,继续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因此在进一步加快全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铁路、公路、民航等运力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提高它们之间的配合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之外。应当把对物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作为关键来抓,加快建设和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和配送网点等物流结点的设施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完善物流结点的服务功能。逐步构建一个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集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铁路空多式联运立体化交通网络物流体系。要重点发展物流集成商、专业物流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吸引外资物流企业落户陕西。同时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养一大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本土物流企业,从质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以加强企业的供应能力。最后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积极发展虚拟物流、定制物流、精益物流和绿色物流等不同类型物流形式。
    第二,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展强大的制造业必须要有发达的金融体系作支撑。为此,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金融业对内和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股金融企业;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推动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增强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创造条件,完善环境,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陕西,大力发展陕西具有市场和资源优势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效率。此外信息服务业对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物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陕西要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整合陕西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以信息传输服务业、数字内容服务业和IT技术服务业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拓展网络传输服务,重点是移动通信网络和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大容量信息化网络的覆盖率、利用率和可靠性;其次,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促进更广泛信息服务市场的形成;再次,积极发展软件服务业,着力推进面向对象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网络应用、系统运行与维护、数据处理与资源外包等服务;最后,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数字内容服务业发展,切实推进商业性信息资源的市场化进程。
    第三,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种新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业态。要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推动广告业发展。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同时要对其中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以兼并收购为手段,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结构重组,培育一批大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
   (三)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企业自身水平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实质是制造业中服务环节的剥离,而其中有关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及其服务的价值增值更多的需要专业化的、高质量的服务。可以说生产性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技术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此要借助我省具有众多高质量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资源优势,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全面开展在职教育,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同时要开展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以保证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
   (四)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创新服务业聚集区功能和制度设计,一吸进国外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软件开发落户陕西;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大力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全面提升与外商投资的合资合作水平,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引进、管理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跨国经营,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开展海外购并,提升综合实力。
参考资料:
1.刘重.《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国民经济管理 2006.9
2.王子先 .《“十一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商机》国民经济管理2006.12
3.《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和重点选择》陕西省信息中心
4.《陕西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来源: 编辑: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