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洛市实现现代农业突破发展的思考
作者:殷莉           发布日期:2010-06-20 10:31:16          阅读数:8203

   内容提要: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途径。在对商洛市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度重视和深挖农业的其他功能-----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下大力度推进全市农业实现科技进步;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以及进一步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等八方面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  特色农业  农业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  休闲观光

    发展现代农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
   一、对商洛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的再认识
   商洛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市,全市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85%。在经历了3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变革后,全市农业发展成就辉煌,农村面貌变化巨大,农民生活显著提高。从纵向相比,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6.1亿元 ,比上年增加44.58亿元,增长7.2%,其中粮食总产达到59.46万吨,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7%。增速位居全省第二。是近几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是横向相比,农民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与本市城市居民收入10688元相比,整整相差4.5倍;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相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位居第十位,为全省倒数第一。而且目前全市还有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42.54万人。由于商洛市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爬坡阶段。据统计,全市农民收入来源的主体还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2008年商洛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951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6%,同比增长34.1%。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207元,占50.3%。而2008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243元,仅占总收入的10.1%。从长远看,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出路之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仅仅百分之一,就能使237万人脱离贫困。因此,作为为数不多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性增加的重要途径。
   二、商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制约因素
   (一)商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2007年以来,商洛市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一村一品”、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推进循环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发展特色农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一是发展特色种植业。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9.46万吨,增产18.5%;新增核桃3万亩,累计达到 148万亩,产量2.4万吨,实现收入3.6 亿元,增长86.5%;新增板栗4 万亩,累计达到 243万亩,产量1.5万吨,实现产值 9000万元,增长7%;蔬菜达到 43.8 万亩,增长21.7%,设施面积达到1.3万亩,其中新发展蔬菜大棚 3195个,面积1789亩,是多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新发展茶叶 3 万亩,累计达到 14.7万亩,年产量726吨;种植烤烟7.2 万亩,产量22.9万担,产值 1.32 亿元。新建桑园面积1.1万亩,养蚕2.3万张,产值1340万元;水杂果新建园2.45万亩,累计达到 7.8 万亩,年产量57万吨;食用菌达到 7200万袋;二是发展特种养殖业。按照全市“南羊、北牛、川道猪鸡”的思路,大力发展以生猪、蛋鸡为主的畜牧业。2008年全市共养殖畜禽产品163.6万头和1133万羽,渔产品178万尾。产品达到97.2万吨,产值3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 和49%。2008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开发面积达到218万亩。三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为推动全市特色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2007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省、市一村一品规划,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目前全市有60个村达到省上规定的 “一村一品”示范村标准,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的32个,以养殖业为主的15个,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5个,以劳务业为主的4个。四是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种植。作为商洛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强力推动商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在药源基地建设上,积极推广“公司+基地+科研+农户”模式,丹参、连翘、桔梗、五味子、柴胡“五大商药”的规范化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不断壮大医药企业,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到10户,其中香菊等5户重点制药企业41个剂型、167个品种通过了GMP认证,2008年全市中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全市GDP的15%,直接带动20万农户近百万人增收,人均增收5000元。而且培育出香菊、盘龙等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为商洛的突破发展增加活力。
  2,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
随着全市区域特色农业规模逐步扩大,2008年底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已达356个,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22个,合作社成员1.5万人,带动农民5.5万人。经营收入4970万元。与此同时,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累计达到68家,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累计达到31家,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在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下,带动农户12.5万户次,户均增收3500元,人均913元,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额占农民纯收入38%。
   3,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旅游业
近几年全市先后开发了柞水溶洞、丹江漂流、商南金丝峡等一批旅游景区景点,全市知名旅游景点发展到10余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AAA级旅游景区及省级风景名胜区各1处,2008年接待游客45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32%和96.190%。同时大力发展以洁净环境、涵养水源为主的生态环保农业,抢抓蓝商等两条三段高速公路开通、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后花园的历史机遇,着力发展以农家乐、乡村游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商南县启动了弘扬茶文化、传承茶文明、体验茶采制的泉茗茶园观光游项目,高速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等大力发展农家乐,08年新增300多家,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有大幅增长。
   4,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商政发〔2008〕27号)中指出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实施沼气入户工程,到“十一五”末全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7.5万户。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村沼气3.6万户,使用液化石油气8.94万户、太阳能6.06万户,有力的推动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5,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商洛市各级政府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治理河流,使农业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从2002年到2008年底,商洛市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全市陆续移民搬迁5万多户,30多万人。累计人工造林395.45万亩,封山育林30.1万亩,退耕还林231.8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4%。坚持人造封育保护、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累计治理和防治水土流失面积9637平方公里.
   (二)影响商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业投入偏少。全市惠农补贴面大量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由中省掌握,努力多年才争取一个;科技推广项目资金少实施时间短,示范效应难以体现。同时,流动资金不足也是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截止2008年底,全市42家龙头企业获得各类银行贷款3.4亿元。根据市、县农业部门调查,全市龙头企业贷款需求额在7.5亿元以上,而金融部门提供的贷款仅占企业需求的43%。
   2,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由于商洛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山地气候区。气候复杂多变,容易形成灾害天气,影响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商洛市山地较多,耕地面积少而贫瘠,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作物产量。全市地貌格局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土石山区,土地面积192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7年底为194万亩,农民人均0.93亩。而且是旱地多,水田水浇地少;坡塬地多,坪地少;中低产田多,高产田少;畜耕人挖地多,可机耕地少。全市宜机耕地面积5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22.6%。
   3,农户规模狭小并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全市平均每个农户的占地规模只有0.81亩,畜牧业的养殖规模也小,传统的家庭小规模养殖仍是畜牧业的主体。主导产业和产品形成相对缓慢,全市专业村数量较少,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专业村仅百余个,仅占5.8%,而达到省上一村一品标准的专业村仅占3.3%,专业乡镇还没有形成一个。这种小规模生产方式,既对农产品产量有很大约束,也对农产品质量尤其是质量安全有很大约束。
   4,农产品加工企业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全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弱,辐射面小,带动能力弱,科技含量低、经营水平低。全市目前尚无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只有12家,仅占全省的5%。同时,在全市现有的36家龙头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现代科技要素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上的技术含量不高,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仅有陕西盘龙制药、陕西欧珂药业、陕西健达公司3家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3家企业拥有研发中心。由于缺少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影响的名、特、优产品,导致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农业总体上产业化水平低,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尚不明显。
    5,农业科技含量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在商洛市农业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由于全市农业投入主要依靠下发的惠农补贴以及申请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和科技推广项目资金,当地财政每年投入农业的资金较少。受资金限制,全市农业科技投入较少,农业科技贡献率仅占37%,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平均水平45%相比差距仍很大。导致农产品不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用途、不同季节人们的需求,且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2008年全市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4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73亿元。
    6,农民素质较低。随着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人数增加,农村缺乏劳动力,留守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增加了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难度。另外,目前 县乡农技人员结构也很不合理,专业人员少,年龄和知识老化,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象,农技推广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使得高附加值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难以推广运用。这种状况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
   三、加快发展商洛市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进一步加大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包括乡村公路、田间道路、基本口粮田的建设。同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加强土地整理,重点是解决田间排灌、道路等基础设施重建和完善配套设施。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奖励补助等有效办法,重点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农田质量。鼓励农民在政府支持下,自愿筹资筹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推进精细化作业。结合发展规模养殖,加快沼气建设,强化污染治理,美化农村环境。
   (二)深化全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通过土地的有偿流转,促进土地适当集中和规模经营。即政府通过补偿和培训方式鼓励农民到城市谋生,允许和鼓励到城市务工和经商的农民将土地转包或转给当地农民并收取一定的转包费或租金作为补偿,或者将土地入股获取收益。同时通过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措施,鼓励土地适当集中和农民之间的联合经营,使农场规模不断扩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规模效益型农业,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农业产出和供养能力,形成现代农业的经营基础。
   (三)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程度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班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要鼓励农民群众创新产业营运方式,总结引导好各地出现的新型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二要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紧促农业生产领域,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市场、推广科技、带动农户、促进增收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等形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三要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经验和方法,切实搞好农业标准化制定和修订工作,尽快建立起一套既符合本地情况,又能与国家和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并切实抓好推广实施。
   (四)高度重视和深挖农业的其他功能-----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
   多功能农业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和一个崭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既是农业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当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全市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全市山更青水更绿,生态更加优美,真正成为“西安的后花园”;进一步整合现有观光旅游农业资源,围绕山、泉、河独特自然资源,做足游山、赏泉、玩水的文章,加大观光休闲渔业开发力度,集中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观光旅游农业品牌;对于全市已经发展起来的 “农家乐”,可以其“乐”字为切入点,让小戏、小调进“农家乐”。同时,商洛花鼓、镇安、柞水的渔鼓、洛南的静板书等,都可以作为载体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五)大力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现代农业的顺利实现必须依靠大量的高素质并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知识的农业从业人员。因此,全市各级政府必须大力增加教育投入,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建立农村多种教育体系,通过农业培训、分农业培训、法制培训、技术知识培训等系统培训来提高其素质;探索建立一套农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对从事农业经营者及其提出一定得资格要求,以保证其经营管理的水平;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协会等各类农业组织,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下大力度推进全市农业实现科技进步
    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是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农业资源消耗,提高农业生产率,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针对全市情况,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科研投入。目前,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总体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拨款为主要的经费来源。然而,无论从总量、人均费用还是从经费保障程度上看,我国财政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都不够,商洛市也是如此。今后应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在农业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二是注重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种植业上要重点推广高效新品种,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病虫综合防治,抗旱增产等技术。在养殖业上要重点推广快速高效饲养,水产优质高效养殖和规模化养殖等综合养殖技术。在加工服务业上要重点推广农副产品加工,果品、蔬菜采摘后处理及气调保鲜和水产品速冻保鲜技术等。通过多种途径将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尽快地推广应用,用信息化带动现代农业。三是大力发展农用工业。积极应用现代工业成果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特别是发展适合家庭式生产的小型机械和信息化生产设备。四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创新形式上,可以将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五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跟踪管理制度。要全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拿到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全力举办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通过宣传推广进行促销。
   (七)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
   重视并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是解决全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约束矛盾的有力措施。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普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废物循环利用技术,进一步抓好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建设循环经济户、循环经济村、循环经济乡镇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域。继续抓好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的推广工作,开发形成新的产业。  
   (八)进一步保护全市农业自然资源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总体规划,围绕全市“山青、水绿、村美、人富”的农村综合治理的目标,继续加强以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治理措施,狠抓退耕、禁牧、天然林保护、生态移民四大关键环节,加快恢复林草植被,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认真做好资源开发中的生态恢复工作。重视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快对旅游景区绿化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优先保护天然植被,搞好生态自然恢复,定期开展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景区内违法建设,违法开展旅游,违规采矿等造成生态破坏的违法行为。
参考资料:
1,观察与思考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2007年第07期目录 (总第146期)
2,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多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邓汉慧、邓璇 农业经济问题 2007年第9期
3,商洛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韩 虎   洪 亮 2008年8月
4,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段向东 2009年6月
5,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商洛市农业局  赵晓峰  2009年4月
6,商洛市2008年年鉴

 

来源: 编辑: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