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商南 打造人民幸福家园
作者:           发布日期:2012-11-06 09:14:04          阅读数:11013

建设文化商南  打造人民幸福家园

——对商南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翁大胜  李文娟

 

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当作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以开展“建设文化商南,打造人民幸福家园”活动为契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灵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加大投入,积极发掘、创新地域文化,调整文化资源配置,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等各项手段,创造丰富的文化产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塑造商南人的阳光心态,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针对商南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效果,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一、商南县地理历史文化概况

商南县地处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是出豫入陕的门户,下辖13个镇、1634个社区,1555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3.8万人。

商南县古称龙泉镇,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设南商县、明成化十三年(丙申十三年,即公元1471年?)重新置县,境内历史文化积沉丰厚。丹江两岸自古就有先民活动,现已发现过风楼等古人类遗址十余处,古郡国遗址又在过风楼被发现,春秋时属楚地,战国后期为秦所有,秦汉以后,商於古道穿行其中,是中国东南通往都城长安的交通要道,丹江水运发达,水陆交通繁忙,战略地位重要。险关文化、驿站文化、船帮会馆文化、水旱码头商业文化繁盛,是秦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交汇点,留下了孔子讲学、始皇南巡、刘邦养锐,里归隐,刘秀饮马、曹操驻军、赵匡胤千里送金娘等历史事故和历史传说;留下了黄巢汉唐、王彪、刘通起义、李闯王驻扎金钟山(生龙寨),白莲教反清等农民革命古战场古营地遗迹;“五四”新文化、抗战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渊源深远。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因及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商南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商南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商南县健全了完整的文化管理服务体系。商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到经济致用,文化致远,两种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2005年底出台《商南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为标志,把“建设文化商南,打造人民幸福家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先后列入“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并制定中、长期《商南县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逐级签订目标责任制予以落实。给编制(解决办事人员不足的问题),给钱(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给物(解决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无器材、道具、服装等问题)、县设文化广播影视局(直属事业单位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镇设文化站、村设文化室,20户以上的自然村设文化大院。各自的职责明确,上级负责对下级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自县到镇、村、组建立了完整的文化管理服务体系。保证了文化活动有序开展,成为文化发展的体制保证。

(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商南县按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规范运营,政府合理购买公益服务”的原则,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也就是说该文化市场运营的交给市场,该赚钱的去赚钱,该保证文化公益服务的政府就得购买,该出钱的就得出钱,两条腿走路,达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目的。2000年,商南县已完成商南县电影公司、县剧团、广电网络公司的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改造,2006年,又将实际利用率不足的县人民大会堂开辟为公众文化演艺场所,租赁给商南县文化经营公司经营,实现资源共享,政府活动用场地购买公司服务。经过多年的打拼,四大公司年盈利均超百万元,2010年,电影《北纬三十三度》作为宣传商南的文化招商项目在商南开机,现已完成拍摄任务。商南县电影院的公司化改造作为2012年商南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招商的试点项目也在谈判中。

(三)基层文化事业建设成效喜人。

1、文化站建设。到2011年底,商南县已完成湘河、青山等五个镇文化站全部建设任务,各类设备设施全面发放到位,并能够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赵川镇文化站曾经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基层文化先进单位”。103个村标准化农家书屋建设也全面完成。

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时期,商南县共完成了20户以上的825个自然村21610户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安装使用的直播卫星接收设施,能收看广播电视节目40多套,同时,采用无线覆盖的方式,新增FM广播发射机三部以及相关配套收发天线,用于转播中、省、市、县广播电视节目。

3、群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广场建设。截止2011年底,商南县已建成商南县中心文化广场、政府广场、水晶广场、火车站广场等县级文化广场四处,试马镇三位一体广场、富水镇、十里坪镇文化广场等十三个镇级文化广场,建成率达100%163个村4个社区,已有80个重点村4个社区建成村级标准化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广场(面积800m2以上),配备相应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设施(音响、服装、道具等文化娱乐设备;篮球架、乓乒球台、健身路等体育健身设施),并设专、兼职教练各一名,指导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名人名品竟出。

1、文化下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2006年至20116年间,送戏下乡470场次,送电影下乡4152场次(2010年、2011年达到每村一年一到二场戏,每村每月一场电影),送图书下乡60000册,常年开展美术、器乐、舞蹈、健身秧歌、群众健身体育技巧等培训、培养骨干103名,全县累计参培人员达5800余人次,同时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镇、村、组、学校进行现场辅导450余次,培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在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团委的力量建立学校文化基地,在县、镇、村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团体,到2011年,已成立“商南县音乐家协会”、“商南县曲艺家协会”、“商南县器乐俱乐部”、“商南舞蹈协会”、“金华书画社”等社会文化艺术团体,现有230余名音乐、戏曲、舞蹈、书画专业人士(专家)和爱好者参加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2、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六年共创作小品6个、剧本10个,创作编排文艺节目:情景剧《重建家园》、《不屈的脊梁》、锣鼓打唱《战鼓摧春》、舞蹈《大拜年》、《沸腾的热土》等极大的提高了艺术创作能力,201111月,在商洛市举办的“中油杯”戏曲电视大赛活动中,商南县选送的戏曲节目分别荣获大赛一、二、三等奖。文学创作以姚家明《守望》为代表的佳作也不时出现。

3、群众文化活动普遍开展。一是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县城中心文化广场等四个县级广场13个镇以及所辖重点村的文化健身广场,每日早晚都有青中老年人跳集体舞、健身舞、扭秧歌、唱商南民歌等文化活动。下学的孩子也紧跟其后,乐在其中;二是“群众自己演自己,创建和谐大家庭”月主题演艺活动和文体活动有序开展,全县各地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看”的文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群众文艺小团体、文艺兴趣小组越来越活跃,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几乎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三是农村文化进城交流平台广阔,在重大活动和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群众文化团体参观汇演,自2006年起六年间,商南组织全县规模的群众文艺汇演和大赛12次,共演出1028场,观众达70.3万人次,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4、文化品牌战略效应显现,名人名品竟出。商南为实现文化走出去,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多部门联合发力开发金丝峡,打造金丝峡旅游文化品牌。一是大量主流媒体进入金丝峡,创造金丝峡文化。2002年,金丝峡开发以来,中央电视台一、二、三、七十二频道播出有关金丝峡新闻15条,专题3个,主题文化演艺专场2个,共220分钟,《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等20多家主流报刊报道金丝峡开发的文章200余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营造了一种金丝峡现象、金丝峡文化。二是大批文化艺术名人的进入,提升了地域文化的品位。金丝峡开发以来,雷抒雁、赵季平、周明、阎钢、陈忠实等20余位大师级文化艺术名人先后到金丝峡采风,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墨宝,带动了地域文化的发展。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艺苑风景线”栏目组到商南制作节目,汤灿、冯巩、潘长江等近20位明星演艺人员到商南演出,为商南文艺舞台,文化生活引进鲜活元素,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艺术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商南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特别是第一、第二、第三届旅游茶叶节和第三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在外来文化的鼓舞下,本土文化得到发展与提升。县上创办了《金丝峡》杂志、《金丝峡周报》、成立了金丝峡歌舞团。《美丽的金丝峡》等一批文化音乐作品获得大奖,商南文化艺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随着金丝峡景区的开发,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的创业浪潮日益嬗变为一种创业文化。十年铸一剑,“品中国名茶、游世界奇峡”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文化品牌;富水镇、赵川镇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独特的文化艺术而成为省文化名镇;梁家湾村因全村绝大部分村民会演、唱花鼓戏活跃商南乡村并走向全国而成为文化名村;富水镇茶房茶文化休闲观光园,“品中国名茶,醉山水商南、忆秦风楚韵”而成为陕西茶文化名园。姚家明等三作家经过十几年的历练,高品位大部头(30万字)的大作而成为文化名人,朱金华、王绪三书画作品被列为“中国百名书画家大师级作品保护系列”而成为大师级书画名家。

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不仅塑造了商南人阳光心态,优化了商南人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商南人的幸福指数,更重要的是把商南人艰苦创业、改革开放、锐意进取、和谐相处的精神以文化的形式积淀下来,发扬光大。为商南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繁荣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了商南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1年,商南县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民间文化之乡”荣誉称号。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当然,纵观新时期商南文化发展的历程,分析商南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过程,工作不是尽善尽美的,仍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为此,针对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建议一:不断加强组织保障。党委和政府的强力推动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组织保证。针对商南文化发展相对缓慢的问题,必须强化党和政府的推动力,各级党委政府应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把建设文化商南、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之的一项重大工程,与县级有关部门、各镇党委、政府签订目标责任制予以落实,并把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作为干部任用提拔的考核指标。以此作为推动商南文化事业繁荣的强力组织保证,以保证早日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目标。

建议二: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相结合。要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内涵,就必须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仁、义、礼、智、信、忠、爱、孝、娣、廉”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并通过喜庆集会、文化娱乐、集市庙会、文化联欢、广场文化、文艺创作等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达到扬正气、促和谐,起到寓教于乐,乐中达教的文明开化效果。如果忘记了这一点,文化发展就会误入歧途,走弯路,造成灾难,这在我国是有教训的。

建议三: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品是商南文化升级晋档的关键。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商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群众文化基础。商南已打下了坚实的群众文化基础,但商南文化要升级晋档,无论是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看”精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群众文化团体、文艺兴趣小组的活动,还是重大活动传统节日的汇报演出,要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娱乐水平上,必

文化建设专论                               

须向专业化创作集群、专业化演艺集群、专业化鉴赏集群进军,这才是商南群众文化大繁荣,产业大发展的基础,是商南文化事业的出路。

建议四:不断壮大文化艺术人才队伍。针对人才相对不足的问题,壮大文艺人才队伍,是商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才保障。文化艺术是生活的艺术,文化精品的出世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创作,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离不开人才的勤奋工作。商南地处秦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交汇点、南北文化的碰撞带。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精神,养育了大批的文化艺术人才。但这与商南文化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目标仍有差距,专业人才素质跟不上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人才数量不足制约了商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使专业技术人才真正成为商南文化繁荣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从而,为商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

建议五:加大政府投入和构建多元文化市场主体融资机制。资金是经济的命脉,是产业的命脉。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无论是规划投入、政策投入,还是人才投入都离不开资金投入这一基础。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外来资本、民间资本、政府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的投融资机制融资,才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金丝峡旅游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但商南除了金丝峡旅游文化及其衍生品以外,从纯票房价值上说,商南还没有一件品牌价值的文化产品、还没有一个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企业。因此,我们必须深刻体会加强文化产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性、迫切性,加大政府投入,构建多元化文化市场主体融资机制以加强文化产业的经济基础,建立高经济效益的文化企业。

 

 

      (作者单位:中共商南县委党校)

来源: 编辑:slswd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