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柞水县域文化
作者:           发布日期:2012-11-06 09:19:22          阅读数:11163

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 

创新发展柞水县域文化

 

 

县域文化既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名片”,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县域文化不仅在县域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而且也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保证。对每一个人来说,其思想观念总是同本地的文化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一个地方人们的整体观念的更新和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力度。因此,了解县域文化资源,总结其不同的文化特色,选定文化品牌,提出县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为县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有独特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目前,柞水县域文化发展还存在着:资源挖掘还不够深、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品牌还不够多、影响力还不够大等诸多问题,客观上也影响和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如何有效推进柞水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的商品属性,使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亮点,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本文就如何培育壮大柞水文化产业,实现柞水县域文化创新发展谈一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培育壮大柞水特色文化产业的营养源

1、县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从柞水发展历史看,由于柞水土著人很少,生长于本地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十分有限,多数文化现象是随着各地移民的迁徙而“携入”,从隋唐到明清,早期大多数为秦岭以北的“本地人”迁入,后期主要以南方各省“下户人”迁入,他们很多因为朝廷征工、政治流放、战乱、灾荒、垦伍等原因落户柞水,成为文化传播的先驱。移民的复杂性决定了柞水县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比如,南腔北调的语言文化、敬天惜物的生态文化、原始古朴的农耕文化、江南风格的建筑文化、楚风汉韵的民俗文化、神工天成的地质文化、风味迥异的饮食文化、济世养生的中医药文化、遍布民间的宗教文化、星火燎然的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行业文化,等等,都是柞水县域文化特色和魅力所在,非常值得去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引导发展。

2、县域文化发展亮点纷呈

柞水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县科学开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建设文化强县的有效路子。如,物态文化建设主要在雕塑、建筑、民居改造等方面下功夫,恢复古代商铺文化,使凤凰镇百年古镇焕发了新的生机,把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用于新农村建设,建成了罗庄等一批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建筑群。方式文化建设主要从传统的崇礼、行义、廉洁、知耻等习俗礼节中取其精华,形成了讲文明、重诚信、守礼仪、树新风的社会意识,提高了群众的道德水平;从三台席、八大件、猴子翻跟头等传统民间饮食中继承食疗文化,开发了南山蒸碗子、药膳、十三花等菜品,培养了群众健康的饮食习惯;从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中去其糟粕,移风不移俗,倡导邻里互助、节俭办事,形成了嫁娶自由、厚养薄葬等社会新风尚。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文化的对接直接催生了网络游戏、三维动画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新业态,从而也使得文化产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影响力更加深远。柞水县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顺势而为,只有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取得跨越式发展。

3、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旅游业与文化联姻呈现出强劲稳定的增长势头,这为柞水县域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08年,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强调:“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与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旅游在柞水”“太乙钟灵聚此间,天开形势占秦关,诸峰翠锁金城固。一水清流玉带环”这是柞水美好山水的真实写照。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县市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明显的区位优势,使柞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安的后花园,西安大都市第二生活区。据统计,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份额由2004年的0.5%上升到2010年的15%。2011年底,接待游客200万人次,直接收入2500万元,实现综合效益4.5亿元,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份额由2008年的11%上升到2011年的25%,旅游产业名符其实成为柞水第二大大主导产业,这也为柞水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二、培育壮大柞水特色文化产业的路线图

1、总体发展思路

柞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为引领,以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优势文化企业、扶持文化会展活动为具体依托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从整体上引导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的新型发展模式。即:把县城建设成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核心,推动形成营盘、石瓮、风镇、乾佑和小岭等文化产业增长点,建设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文化、秦楚古道文化、九天山林公园文化、石瓮溶洞文化、老母殿道教文化、岳王庙佛教文化、盘龙药业文化、凤凰古镇民俗文化、东坡文化、民间手工艺文化等十大特色性文化产业集聚中心,从整体上引导形成发展文化产业。

2、产业发展布局

立足柞水三级城市的独特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依托柞水县城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文化产业规模,挖掘西安大型文化产业企业和文化产业高端人才高度集聚的资源优势,引导发展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影视服务、生态旅游、文体休闲娱乐等优势产业,将柞水县城打造成为柞水全县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及商洛市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依托柞水融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加快文化产业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影响,重点培育发展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现代医药、矿产冶金、溶洞文化等行业,把营盘、石瓮、小岭建设成为全县重要的文化产业增长基地。依托现有的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鼓励发展促进观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步提升观光旅游业的文化含量,引导开发民间手工艺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扶持形成全县重要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以营盘、乾佑、石瓮为主体的窗口城镇要利用既有商贸文化基础,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影视制作、节庆产品流通等产业。

按照特色优势发展的原则,引导形成全县十大特色性文化产业集聚中心,即东坡文化创意特色中心,重点引导文化娱乐休闲等行业;牛背梁森林公园文化创意特色中心,重点引导文化创意、文化会展、书画艺术展览等行业;老母殿道教文化特色中心,重点引导健身养生、文化休闲等行业;溶洞文化创意特色中心,重点引导佛教文化旅游、文化休闲等行业;凤凰古镇文化创意特色中心,重点引导文化旅游、影视服务等行业;民间手工艺文化特色中心,重点引导雕塑设计、工艺美术品制造等行业;盘龙药业文化特色中心,重点引导体育休闲、文化休闲等行业;药王庙庙会文化特色中心,重点引导发展民俗文化休闲等行业;秦楚古道文化特色中心,重点引导民间艺术等行业;九天山林公园文化特色中心,重点引导孝道文化、文化创意等行业。

三、培育壮大柞水特色文化产业的突破口

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演艺演出业、电视广告业、印刷复制业、艺术培训业、信息网络业等七大重点产业是未来柞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目前,柞水要着重在发展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演艺演出业等三大行业实现突破发展。

1、发展文化旅游业

要抓紧启动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加快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秦楚古道、凤凰古镇、九天山林公园、三道井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开放好柞水溶洞,完善盘谷山庄、高砭沟秦润山庄、柞水县休闲度假中心、乾佑河沿线生态休闲长廊、县城广场、北关十二生肖园等度假休闲设施,实行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质量,提高知名度,尽快推出“柞水生态一日游或两日游”项目,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品牌。要充分挖掘旅游经济潜力。在巩固提升度假和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要从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上挖掘旅游经济潜力,积极推出富有柞水特色的渔鼓、孝歌、秧歌、歌舞等表演项目,增加旅游项目的吸引力。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县文化艺术中心、影剧院作用,并尽快完善其文化服务功能。加强对孙思邈药王庙、红岩寺东药庙、红岩寺戏楼、红岩寺谷子沟苏维埃政府遗址等一批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色、较强传承力和生命力的公共文化景点设施的维修、维护,使之成为游客游览观光的好地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方式。

2、发展休闲娱乐业

重点要加强城区和下梁的KTV、舞厅、演艺厅、网吧、游戏厅、棋牌室等休闲娱乐业发展的引导,规范岭南休闲会所、金港湾歌城、自由人假日酒店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娱乐服务,打造健康时尚、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产品,发展符合群众消费愿望和能力的文化娱乐种类。调整娱乐产业结构,支持连锁经营,引导规模发展。

3、发展演艺演出业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多种方式,组建和新建各种形式的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所,鼓励和扶持县剧团演艺有限公司、县数字电影产业放映公司多创作、多演出,以创作促演出,以演出激创作,在演出中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四、培育壮大柞水特色文化产业的助推器

1、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继续大力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制订完善工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评办法,形成政府、社会、公众代表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同时,把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与跨区域、跨行业整合紧密结合起来,支持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覆盖、多媒体经营、跨行业拓展,打造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继续扶强扶大柞水国有文化企业,着力扩大国有文化产业增量,培育和打造若干在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产品等领域的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实力。

2、夯实文化消费基础

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努力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完善和优化文化消费的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能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新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在个人消费暂时无法发挥合力的领域扩大政府消费,培育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引导国有影视播放机构对原创动漫产品的采购,促进动漫产品与电视电影播放、工艺品设计、图书音像出版的结合。要持续拓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商贸会展、休闲旅游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推动民间工艺品制造业进一步融入文化元素,提高制造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效果,促进文化创意衍生品生产,通过具备文化及创意元素的商品销售扩大文化消费。

 3、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要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著名品牌、辐射力强的大型文化流通企业,重点建设几个具有区域辐射力的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大力加强对自主创新型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交易中介与交易市场的发展,鼓励自主文化产权合法交易。大力支持县内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与文化商标。逐步整合现有各类文化监管体系,根据行业发展规律与企业发展需求出台一批监管政策,确保文化产业各个领域有序发展。强化对涉及青少年群体的书籍、音像、网络等知识载体与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借文化载体营销非法读物的组织与个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十分重视文化产品的市场推介,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文化节和招商引资洽谈会,推出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提高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国民经济计划中逐步增大对文化产业发展投入比例,努力实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理、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确保县域文化产业和县域经济以及其它产业协调发展

4、提升文化科技品牌

大力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妥善处理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与网络信息安全的关系,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要把文化品牌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在已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柞水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都市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品牌的策划、培育和宣传,积极打造一批具有柞水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牌,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影视、出版物、演艺等现代文化产品品牌,一批文化旅游和文化节庆品牌,一批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形成覆盖全县、特色鲜明的柞水文化品牌群,增强柞水文化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5、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要开设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人才。实施文化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注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和文化创意、设计、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创新培养方式,通过高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在职进修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健全人才使用、流动机制,采取签约、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鼓励以岗位聘任、项目聘任等多种方式集聚文化人才。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优秀人才的政策倾斜,着重在户口档案转入、经济适用房购置等领域设立绿色通道。梳理和完善全县现有文化人才相关优惠政策,形成人才政策洼地。

     (作者单位:中共柞水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郑红彩

 

来源: 编辑:slswd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