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发布日期:2011-04-06 09:04:18          阅读数:4584

 

商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谢 莉 娜

 

一、商洛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多年以来市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1.56亿元,增加值46.65亿元,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4%2009年粮食总产量为67.65万吨,较上年增长13.8%2009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6万亩,产量0.11万吨,比上年增长37.5%;全市施蔬菜面积已达15000亩,其中日光温室662亩,大棚14338亩,蔬菜总产量达75000吨,比上年增长18.6%;畜牧业发展迅速,养猪全市突破86.94万头,羊28.73万头;开发无公害农产品面积218万亩,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基地175个,认证三品产品80个。2009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达202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达56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2.16亿元,利润1.99亿元。

 二是形成了特色产业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格局。近年来,商洛市各级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发展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培育形成了丹北生猪、河谷川道蛋鸡、山镇柞板栗、洛南、商州核桃、秦岭南麓沿线的洋芋和商南、山阳、镇安的茶叶等六大产业带。初步形成了洛南、商州、山阳、镇安的烤烟产业板块;洛南、镇安、商州的蚕桑产业板块;七县区城郊蔬菜产业板块和七县区食用菌产业板块、水杂果产业板块、中药材产业板块等6大产业板块。

三是品牌效应明显增强。地方名优品牌不断壮大,打造出商南 “双山”,山阳“竺仙”,镇安“象园”牌茶叶、“金栗”牌板栗,商南“金丝源”牌花生油和花生系列小食品,洛南“金核果”牌核桃油、“双得利”牌分割肉,柞水“汇生源”脱水蔬菜等30多种特色品牌,已挺进西安等省内外大型超市,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中介服务组织也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已有104个村初步走上了“一村一品”专业化生产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近几年,我市抓住“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机遇,根据市场结构性需求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不断加快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和掌握本地及沿海地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搞好对接和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就业达到98%以上。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过去,我市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忽视了培育品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市虽已形成区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兽医局牵头,乡镇相关站所、中心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以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趋同,特色显少,区域比较优势还不突出。目前在结构调整中重生产、轻市场的现象比较突出。区域性农业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未根据当地资源、生产等优势进行因地制宜的生产,盲目跟风的现象比较突出,结果是特色产品少,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需要,农产品出现卖难价低,农民利益受损。

四是产业化水平低,制约着一村一品发展。生产聚集度低,缺乏规模效益。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专业村仅百余个,仅占5.8%,而达到省上一村一品标准的专业村仅占3.3%,专业乡镇还没有形成一个。

五是农产品加工水平比总体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总体上还是由卖原料向卖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造成区域内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现象。利益联结机制比较薄弱,产业基础不牢。

 六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涉及到区域布局、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第二,目前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乡镇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安全生产,提高发展水平,需要一个过程。第三,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与以前的调整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农产品供需形势不同。过去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供求总体上偏紧的背景下进行的,整个农产品市场是卖方市场。这次调整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解决温饱,而现在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要求;三是调整的主体不同。过去结构调整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采取层层下达指标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而现在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四是调整的内容不同。过去主要是通过面积增减和规定粮经比例,局限在种植业内部进行平面调整,而现在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

(二)今后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1.工作思路: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紧紧抓住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加入关天经济区的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柑、畜、菜三大支柱产业,拓宽茶叶产业的销售渠道,培植特种特养等新兴后续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点军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区,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在全区树立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旅游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四是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配合的原则。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利益机制驱动,市场机制自行调节各项经济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五是坚持质量效益原则。目前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稳定基本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信贷等支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各地干部克服困难,有所作为;要通过细致的工作,把政府的决策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2、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是主体,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搞发展;必须立足实际,找准突破口,在3—5年内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紧紧围绕“精品果园、安全菜园、高效茶园、生态养殖园”开展,以“精品、名牌、无公害”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效益提升,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3、结构调整与参与市场竞争的关系。要认真研究农业的比较优势,对于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要通过改良品质、提高质量和深度加工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要大力发展,增加总量,拓宽市场。要抓紧清理和整顿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产品。

4、结构调整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关系。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体系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一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及时向农民传递权威的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三要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目前,产地批发市场是整个农产品市场体系最薄弱的环节,要统筹规划,加大建设力度。

5、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解决千家万户进入市场、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搞好龙头企业建设。一是着力扶持生产经营性龙头企业。二是要大力发展流通环节、服务环节的中介组织和批发市场。对投资建设涉农中介组织和批发市场的,视同生产经营性企业对待,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规范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不论是哪种形式,只要能与农民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能够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都应积极予以扶持。

(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1、建议农业信贷由支持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流通等多样化的市场主体转变,向支持无公害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通过信贷杠杆作用引导龙头企业走专业化、深加工、大流通、外向型的发展路子。优先支持农业企业在技术改造、市场营销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需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偿无偿资金,扶贫开发项目中的财政资金和工业发展资金等重点投入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突破隶属关系,所有制界限,行政区域界限,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

2、建议市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调整补贴重点,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按照适当集中,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扶成长项目的原则,主要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优质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受冲击较大的敏感性农产品、专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市级各部门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农业。各乡镇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本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作者单位:商洛市委党校)

来源: 编辑:sld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