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建设“幸福商洛”的硬任务
作者:           发布日期:2012-11-06 09:08:58          阅读数:4302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

建设“幸福商洛”的硬任务

 

 

文化是商洛的灵魂和血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优势资源,是商洛的软实力。商洛要早日实现“陕南强市 幸福商洛”目标,就必须扬长避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商洛”战略,走以文化强市推动富民强市之路。

一、构建“文化商洛”就是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在当今大变革大调整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期、矛盾凸现期的国内环境下,在价值多元、观念多样化的今天,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在综合实力竞争中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因素和支撑力量,增强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紧迫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六中全会还明确指出了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可以说文化不仅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不仅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且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二)建设“文化商洛”是提升商洛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

商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实施“文化商洛”具有得天独厚优势。

一是文脉流长。据不完全统计,仅唐代,往来奔波于商於道上的诗人约二百余人,为后世留下了近千首古典诗歌,如李白、元稹、张九龄、白居易、李商隐、贾岛、王维、柳宗元、韩愈、温庭筠、李涉、杜牧都曾在商州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象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白居易的“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等,都是千古绝唱。历史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支撑和最有力的自信,文脉流长,必然激荡起文化发展的波澜壮阔。 

二是古遗址文化资源丰富。全市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物保单位20多处。据考证,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洛南原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崖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地;商洛是全国少有的旧石器、新石器古遗址群数量多、影响大的地区之一,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我国旧石器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 东龙山夏商周遗址包括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夏商周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以及汉代遗存,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紫荆古遗址被考古界誉为陕西建国以来史前考古的重大收获之一。庞大的古遗址群证明了商洛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三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商洛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红二十五军建立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李先念中原突围后建立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李先念、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王震等曾在这里浴血奋战,播下革命的火种,现在存留下的红色遗址达300多处

 四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商洛被誉为西安第二生活区,又被誉为峡谷名都,这里有被誉为动植物王国的牛背梁、被誉为北国奇观的柞水溶洞、西北第一漂的丹江漂流,有称之为小武当的道教名山天柱山、老君山、还有水天一色的仙娥湖。

 五是戏剧文化特色鲜明。商洛被省文化厅誉为“戏剧之乡”,本地形成和流行的剧种有商洛花鼓、二黄(汉剧)、商洛道情、商南花灯等。五十年代商洛花鼓《夫妻观灯》轰动西安,晋京怀仁堂,毛泽东、刘少奇接见了演职人员;六十年代的《一文钱》、七十年代的《屠夫状元》唱红大江南北;八十年代的《六斤县长》被邀请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习仲勋等同志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九十年代的《山魂》获得省创作一等奖;现代花鼓戏《月亮光光》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田汉戏剧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商洛花鼓”被文化部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是文学创作成果显著。以贾平凹为代表的作家群,把商洛文学创作事业推向了新的高潮,影响力涉及全国。最近,商洛的三首原创歌曲——《秦岭里最美的地方是商洛》、《百年红》、《丹凤朝阳》唱响北京并获奖。

对于像商洛这样经济基础薄弱但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文化上的突破,形成独特竞争优势,是扬长避短,增强软实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构建“文化商洛”是硬任务

实施“文化商洛”战略是商洛提升软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商洛的强势资源,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但是如何把隐性资源变成显性资源、变成软实力,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商洛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继改扩建了一些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农家文化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但还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人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一,加之对现有的文化设施管理不科学、开放时间短,不能做到物尽其用,有的图书资料更新过慢且多数已过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是丰富的文化遗产与落后的开发利用矛盾突出。一是田野文物保护难度大。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之徒对我市丰富的田野文物和古墓葬进行狂獗的挖盗,致使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是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水平低,与我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地位极不相称。

三是文化产业底子薄、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商洛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缺乏核心文化企业,机构674个,从业人员只有6340名,资产总值仅7.3亿,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戏剧市场化举步维艰,例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艺术——商洛花鼓,是商洛的一张名片,但在剧团“事转企”后如何走向市场,还有一段很难的路要走。例如由商洛剧团推出的新戏——《红袍》,首次市场化演出每张票仅售两元钱,但自费观看者却寥寥无几。原因主要是由于商洛目前的戏剧市场还不很成熟,受众大多是中老年朋友,购买力比较差,单纯的售票演出困难很大。商洛剧团首次售票演出的尴尬,体现出群众接受购买文化产品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商洛戏剧市场化的艰难。

二)实施“文化商洛”战略是商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商洛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到得很大提高,但这种高速增长,是在牺牲环境和消耗大量宝贵资源的情况下取得的,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问题,表现在:重成本优势,轻科技创新;重规模扩张,轻结构调整;重物质投入,轻文化产品开发。出现了高能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不良经济现象,如不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必将影响商洛可持续发展。而“文化商洛”建设则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而文化产业可以优化经济结构、增就业、扩消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条件, 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商洛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实施文化商洛建设,不仅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的需求,而且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因而,实施文化商洛建设就成为商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实施“文化商洛”战略是促进商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正确决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嘹亮号角,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我国未来的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近年来,特别是商洛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政策机遇,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战略地位,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提出了建设“经济强,文化强,科教强,生态强”为核心内容的“陕南强市,幸福商洛”的奋斗目标, 确立了“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如《商洛市繁荣和发展文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设立了商洛文学艺术基金,为促进商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构建“文化商洛”,需下硬功夫

(一)实施“文化强心”工程着力培育时代新风尚

实现“文化商洛”重在强心,重在强化人们的心灵、心境、心态。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风气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的价值观存在一些迷茫现象,急需要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和凝聚力,急需要我们用先进文化启迪人们的思想、鼓舞人心。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本内核,是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和生机与活力的根本精神纽带。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在全市深入开展唱、画、演、写活动,即“唱商洛、画商洛、演商洛、写商洛”等宣传主题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融入到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教育全过程,用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受教育者头脑,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普遍理解接受并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

二是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精神,大力宣传商洛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诚实守信、热爱家乡、开放包容、创先争优”等为主要内涵的商洛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在全市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要求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推动“文化商洛”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切实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的原则,真金白银地加大投入,补欠账,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优惠或免费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大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加大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网、自助图书馆建设;在乡镇建设综合的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工程,推动文化服务一体化,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三)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不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文化商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而且文化产业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商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要进一步厘清思路,找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

一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文化产业作为商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力争使文化产业成为商洛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例如改善转制后剧团生产经营基本条件,对重点剧目、节目实行专项资金投入;引入专业经营人才,了解观众和市场的需求,来适应市场;政府购买演出作品和演出场次,实施“政府埋单,百姓看戏”的长效机制

三要培育新的文化市场主体,创办文化企业,而且给予好的优惠政策。

文化建设专论                               

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积极挖掘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民间艺人。

(四)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整合文化力量,加快“文化商洛”建设进程

一要大力宣传商洛优秀的特色文化,挖掘其软实力要素,打造历史文化品牌,提升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要提高文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水平。要加大对重点文物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坚决遏制破坏、盗掘文物的现象,确保文物的安全;加强科学考古,合理利用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博物馆功能,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要找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把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等与创意旅游结合起来,力争把商洛建成“秦岭国家中央森林公园核心区”,力争进入国内外主流旅游市场。

四要加快建设“丹江秦汉文化产业园”,形成商洛文化品牌,还要力争使商洛花鼓进入到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要坚持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送文化”就是送戏、送电影、送书等活动,是输血;“种文化”则是培育文化能人、文化骨干等,使文化在当地扎根,使文化真正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使文化真正成为商洛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富民强市的内生动力。

总之,文化是商洛的灵魂和血脉,是强势资源,是加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商洛的软实力。因此,商洛要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就必须扬长避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文化商洛”战略。可以说商洛只要赢得了文化,商洛就一定会赢得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商州区委党校)

来源: 编辑:slswd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