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民小组组长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作者:           发布日期:2010-09-30 09:56:12          阅读数:4074

加强村民小组

组长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袁贵频   张淑芸

 

村民小组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村民小组组长是最基层的干部,是连接村党组织、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能否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加强村民小组组长队伍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村民小组组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村民小组组长是本组土地、集体财产的管理者

村民小组是由原来人民公社体制中的生产队演变而来的。当时以生产队所有为基础,将劳动力、耕畜、农具和土地都固定到生产队,确立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体制。虽然以后在发展社队企业的过程中,有偿或无偿地征调了一些土地归公社或大队所有,并在转轨过程中转为乡级或者村级所有,但所占比例极小。人民公社解体后,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的土地仍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占有。而村民小组组长就是行使土地管理权的直接管理者。当前,乡镇党委、政府发展项目中所需征用村民小组的土地等集体资源的时候,往往需要村民小组组长的配合。

2、村民小组组长是连接村党组织、村委会与村民的桥梁和纽带

村党组织、村委会与村民之间信息的传递是经过村民小组组长这一中间环节实现的。一方面,村民小组组长要向本小组村民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乡村各项决定,做好上情下达;另一方面,村民小组组长还要及时向乡、村反映本村民小组村民各项正当利益诉求和生产生活困难,做好下情上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有效地向村民传达和贯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民小组组长素质的高低、积极性的发挥和同上级配合的程度。

3、村民小组组长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压器

目前,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关系等传统表现形式,也有征地补偿款分配、村民选举等新形式。在农村,如果家庭内部成员或户与户之间发生矛盾,村民往往先找组长让组长进行调解,尽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了村民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的职能。这一方面是因为村民小组组长是本地人,找组长方便及时,另一方面,组长对各家各户具体情况比较熟悉,对矛盾纠纷的根源容易掌握,这样就能够对症下药,及时化解矛盾。即使村民小组组长的调解难以真正奏效,至少也能及时加以制止,防止事态

48

恶化。村民小组组长能否及时、合情、合理、合法地化解纠纷不仅关系到村民的家庭和睦与邻里团结,而且关系到群体性事件能否有效预防和农村社会能否和谐稳定。

4、村民小组组长是影响村级换届选举的重要力量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大多数村都采用流动票箱投票,流动票箱的工作人员之一是组长,组长从一开始,就介入到整个选举过程中,而组长又是村落里比较有影响的,因此,村民小组组长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甚至个人倾向在整个选举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村民小组组长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村民小组组长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年龄偏高。从我们调查的118个村民小组组长的情况来看,118个组长的平均年龄为50 岁,最大的68岁,最小的 28岁,50岁以上的46人,4049岁的有41 人,40岁以下的有31 人。年龄结构老化,队伍求稳不求变,使得创新精神和带头致富的能力都有所下降。

2)稳定性过高。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无疑对于工作的开展是有利的,但是如果长期不变,甚至搞终身制,就会带来许多副作用。我们调查的118个小组组长任职的平均时间达到12年,最长的达29 年,最短的1 年。过长的任期阻碍了队伍的更新,使新鲜血液难以得到补充。

3)教育程度低。在这118个小组组长当中,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有32 人,接受过初中教育的有50 人,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有18 人,文盲 18人,无一人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教育程度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束缚了他们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限制了他们对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的理解能力。

4)组织程度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在发展党员和推选小组组长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也没有把小组组长的培养作为党员队伍发展的重点。我们调查的118个小组组长中共产党员仅有40 人,所占比例约为34%。一方面,许多小组组长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使村党支部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许多重要的会议精神不能及时传达,阻碍了党和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向群众传达的效率,而这又是许多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遭遇误解甚至抵制的原因之一。

2、村民小组组长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村民小组组长地位不明确,对村民小组组长管理上存在空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村民居住状况分设若干村民小组。村民小组作为村民委员会的下属组织,处于可以设立的地位,意味着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组织,据此只赋予了村民委员会法人资格,而没有赋予村民小组法人资格。法律地位的不明确,致使各基层党委、政府对村民小组长的队伍建设重视关心不够。村民小组长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机制。经调查了解,在各级党委政府下发的文件中,没有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方面的文件,也没有培养培训村民小组长的相关文件。

2)选举制度的不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条规定,村民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但是,关于村民小组长任期、换届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组长的选任大多是沿袭过去的传统,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组长继续担任。同时,在传统的价值体系里,组长只要没有犯错误,就不会被撤换。例如,一些村民小组组长集体观念、责任意识比较淡薄,一遇矛盾,特别是对诸如计划生育、矛盾纠纷、土地管理等得罪人的工作,久拖不决,把矛盾直接上交村里,作用发挥不明显,村民组长一职徒有虚名。对这些既没有做出多少成绩,也没犯错误的组长就没有撤换,形成了村民小组长长期任职的局面。

3)组长报酬普遍偏低。从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小组组长的报酬普遍偏低,每年仅从村委会领到300-500元左右的误工补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年轻人乐于到外地打拼,闯荡市场。相比之下,担任村民小组组长所得收入相对较低。较大的利益落差客观上降低了村民小组组长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这是组长队伍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4)宗族关系的影响。在一个村民小组内往往以一两个姓氏为主,宗族关系对村民小组组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一些村民在推选组长时都推选本族人,能不能当上组长要看候选人所代表的宗族的人数和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大族的候选人当选为组长。由于农村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宗族关系的影响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于是就出现了队伍的超稳定局面。

 

三、加强村民小组组长队伍建设的建议

49

 

 

1、进一步健全选举制度

在健全选举制度上,一是要健全任期轮换制度,组长的任期应当与村委会的任期同步,在村委会换届后应进行改选,除能力十分突出、群众强烈要求留任的外,其余一般应届满为止。二是要普及竞选制度,挑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年骨干担任村民组长,严把道德品行和致富能力两个关口,以确保这支队伍的良性循环,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2、明确组长地位,合理设置,注重对组长的培养

在法律上要进一步明确村民小组组长的地位,赋予村民小组法人资格。各村按照一组一长的原则设置村民小组组长,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组村民同意,也可以增设一名村民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要注重加强村民小组组长的培养,努力把年纪轻、有文化的优秀村民小组组长培养成党员或村干部,建立起把党员推选为村民小组组长、把村民小组组长培养成党员或村干部的机制,提倡推行村民小组组长与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与党员村民小组组长与村民代表一肩挑的做法,真正把村民小组长这支队伍培养成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3、加强村民小组组长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村民小组组长素质

要克服对村民小组组长队伍重使用、轻管理的错误倾向,注重对这支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乡(镇)每年应对村民小组组长进行不少于一次的集中培训,村党支部每年也要安排出一定时间对村民小组组长进行培训。要把上级文件精神、法律法规、计生政策、土地使用、农村工作方法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具体由乡(镇)党校和各村党支部共同组织实施。

4、建立村民小组组长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提高组长的报酬

明确职责,确定标准,规范考评,落实待遇,是抓好村民小组组长队伍建设的关键。为充分调动和发挥村民小组组长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民小组组长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制订村民小组组长考核办法。将生产服务、维稳、计生信息、土地协管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建立工作考核、廉政考评、年度综合考评的三考制度,即对村民小组组长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村民小组组长待遇挂钩;对村民小组组长进行廉政考核,通过每年一次村民小组财务公开、审计等办法考核村民小组组长廉洁自律情况,加强对村民小组财务监督;对村民小组组长进行综合测评考核,对不合格村民小组组长进行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提高组长的报酬。村民小组组长的报酬可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两部分组成。基本报酬可以按人口、面积等确定;考核报酬办法由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制定,并负责考核结算。村民小组组长的报酬待遇要根据村级经济情况而合理确定,年报酬收入应不低于1200元。

5、建立村民小组组长评优评先制度

积极开展优秀村民小组组长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工作优秀的村民小组组长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乡(镇)党委将在适当时候组织开展全乡(镇)优秀村民小组组长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组长给予奖励。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树立正气,激发广大村民小组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夯实基层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作者单位:山阳县委党校)

 

来源: 编辑:sldxlx